
“梵高”出现在中国?在深圳的大芬村,一个名叫赵小勇的人,凭借着十多年的努力,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帝国,他的画作不但成千上万配资评测论坛,而且每一幅都极其珍贵,吸引着大批买家。那么,这位“梵高”是如何在短短二十多年里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就?
故事的开端,得从大芬村说起。大芬村是深圳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,却成为了众多“画家”的聚集地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很多人来到这里,抱着“画画赚钱”的梦想。与传统画家不同的是,这些人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艺术教育,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从未接触过画笔。为了生存,他们靠着临摹一些国际知名画家的作品度日。
赵小勇的成长轨迹与这些“画家”有很大的相似之处。赵小勇出生贫困,连初中都没上过,但他选择来到深圳打工,做着一些脏活累活,只为谋生。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他遇到了一位来自湖南的老乡,这位老乡告诉他,在深圳的大芬村,很多人通过临摹画画赚钱。赵小勇好奇心起,便决定前往大芬村看看。
来到大芬村后,赵小勇发现自己拥有出人意料的绘画天赋。虽然他没有任何基础,但在临摹上却能迅速超过一些经验丰富的“老手”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决定也加入到卖画的行列。但刚开始,创业并不顺利,每天辛辛苦苦画出几幅作品,根本卖不出去,赵小勇一度想放弃。
展开剩余81%然而,一次与老乡的闲聊改变了他的命运。老乡提醒他,卖画的关键是选择正确的画家进行临摹,而当时市场上最热销的便是梵高的作品。赵小勇对梵高几乎一无所知,但他不放弃,回去后开始查找梵高的资料,甚至将梵高的几幅名画打印出来,开始了艰苦的临摹。
夏天,赵小勇常常一整天窝在没有空调的出租屋里,汗流浃背地画着《向日葵》。经过了几个月的艰苦练习,他终于掌握了梵高画作的精髓,临摹得几乎炉火纯青。
就在这时,奇迹发生了。一个香港商人看中了他的画,爽快地买下了两幅,这为赵小勇带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。接下来的日子里,商人再次找到了赵小勇,定购了更多作品,这一次的利润甚至接近一万元,这在九十年代的中国简直是横财。
赵小勇的名气在大芬村逐渐传播开来,画作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。他不再只是沿街叫卖,而是逐渐有了固定的客户。随着生意的扩大,赵小勇感受到了压力,于是他雇佣了几个徒弟,每人负责临摹梵高的一幅画,形成了流水线生产的模式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赵小勇的资产越来越多,他的画室也变得越来越大,生意也越来越好。从简单的临摹,他逐渐转向原创,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作品。而这也使他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艺术家。
然而,赵小勇并没有因此满足。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来到大芬村的初心——为了更好的生活。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,他开始不断学习和钻研自己的绘画技巧。某天,他突发奇想,想要亲眼看看梵高的原作,于是他买了机票,飞往荷兰,亲自去看那些他曾临摹过的作品。
在荷兰,赵小勇终于意识到,自己临摹的作品与真正的梵高画作之间有着本质的差距。他明白,自己只是在复制物体的形状和线条,而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灵魂,始终无法复制。这个发现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,他决定要从“临摹者”转变为“创造者”。
这个转变并不容易。尽管多年的临摹经验使得赵小勇在绘画技法上已经得心应手,但要创作出有自己独特思想和情感的作品,却并非一朝一夕的事。他开始放弃一部分临摹的经验,专注于创作自己内心真实的艺术表达。
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坚持,赵小勇终于创作出一批具有原创性的作品。这些作品引起了一位外国评论家的注意,并且获得了高度评价。评论家称,赵小勇的画作不仅融入了梵高的神韵,还巧妙地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,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赵小勇的声誉逐渐在国际艺术界传播开来,他的作品也开始进入国际艺术市场,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。赵小勇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仔,蜕变成了一个享誉国际的艺术家。他的成功故事激励了许多人,证明了只要有梦想,并为之努力,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。
今天,赵小勇已经是大芬村乃至全国知名的画家,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,还在多次国际画展上展出,获得了外国友人的赞赏。在他的带动下,大芬村的画家们开始追求原创艺术,探索自己的艺术风格。大芬村也逐渐从一个以临摹为主的画村,发展成为了一个拥有许多原创画家的艺术圣地。
赵小勇的故事告诉我们,无论出身如何,只要怀揣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,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。
发布于:天津市鼎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